自从进入工业时代以来,经济危机、金融危机一直伴随着人类经济的发展间歇性爆发。二十世纪30年代经济大萧条时期、70年代石油危机引发的经济危机、80年代拉丁美洲债务危机、90年代日本泡沫经济崩盘时期、亚洲金融危机、再到十年前的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全球金融危机。
而区块链的诞生,正好在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后的2009年。2008年9月15日,以雷曼兄弟正式宣告破产为开端,金融危机让人们所信任的各大金融机构纷纷崩盘,「中心化的弊端」成为了众矢之的,也为基于区块链的「去中心化数字货币」提供了最有力的支撑。然而这个在「乱世」诞生的「区块链」,真的能成为金融危机的「救世之主」吗?
01、区块链的诞生:天时地利人和
好久不看港剧的本码农最近在看一部很下饭的商业剧「再创世纪」,开篇第一集的背景,就是2008年的金融危机。里面有一段金融危机爆发前夕,剧中人物高哲跟卓启堂的对话,虽然带有些上帝视角艺术色彩,但也反映出了金融机构和政府,有时候并不能完全勒住脱缰的市场。
此外,剧里面还提到了香港相关的迷你债券问题,大批民众购买迷你债券,却因为雷曼兄弟的破产分文不剩。据香港证监会透露,香港迷你债券市场规模高达360亿港元,其中127亿港元由雷曼兄弟担保,共20间银行涉及雷曼兄弟债券问题。虽然事后,香港银行公会宣布涉及雷曼兄弟迷你债券的香港银行同意接受香港政府的建议,回购这些迷你债券。但这次的事件,让民众对香港市场的信心大幅下跌。
金融危机让中心化的金融机构信任受挫,为数字货币的诞生铺平了道路,在天时地利人和的条件下,「去中心化」的理论随之兴起。
就在金融危机爆发的2008年,中本聪发表了《比特币白皮书:一种点对点的电子现金系统》,白皮书里面描述了「一种点对点的电子现金,允许在两方之间直接在线支付,无需通过金融机构」,随后引起了部分人的关注。次年,第一个区块链的诞生,比特币也随之问世。十年后的今天,区块链受到了全世界的关注,各政府企业大力研究将其广泛应用到金融、公证、版权、物流等等场景。
02、区块链能改变什么?
雷曼兄弟破产时负债6130亿美元,而在不到9个月以前,却公布了42亿美元的创纪录盈利。
现代银行的会计核心,仍然是几个世纪前发明的复式记账法,这种记账方法促进了现代资本主义的诞生。但随着金融系统越来越复杂,这种复式记账法为银行幕后操纵资产提供了空间,各大银行的资产负债变得跟医生写的处方单一样看不明白。雷曼兄弟正是利用了这种手段,让「债台高筑」,变成了「盛世繁华」,一旦谎言被戳破,就是万劫不复。
区块链的分布式分类账本技术(DLT)具有去中心化、公开透明、不可篡改、开放自治等特点。如果说金融危机的其中一个重要诱因是信任问题,那么区块链技术就可以解决这部分问题。
通过区块链技术,将每一项资产的价值和交易永久记录在一个透明、共享的数据库中,同时将交易的信息交由所有人共同记账。在达成共识的前提下,人们无需再去信任任何的中心化机构,因为技术本身,已经保障了信息的透明性、真实性和不可篡改性。
正如Alex Tapscott在他2016年出版的《区块链革命》一书中所说,「通过提高资本流动的透明度来维护金融安全,是区块链技术可能在避免下一场重大金融灾难中发挥作用的关键点之一」。
03、区块链还很年轻
很young,也有点naïve。
区块链概念兴起之后,各种「一夜暴富」的传说,将区块链炒得人心浮躁。随着政府开始严厉禁止ICO开始,才给国内的区块链行业降了一降温。区块链现在的重点,应该放在如何使技术落地上。
区块链实际落地面临的不仅仅是技术层面的制约,更主要的障碍来自于体制和机制层面上的障碍。以企业为核心的经济体系有其存在的必然性和合理性,大型跨国企业在全球经济中依然发挥着主导作用。想要在空白的纸上画出巨作并不难,难的是在已有的画作上进行新的创作。
除此之外,区块链在技术上仍有还未解决的问题。区块链底层技术的研发,包括智能合约、共识算法、保密算法,还需要继续挖掘。区块的容量问题依然是个硬伤。在安全层面的问题更是显而易见,交易所、个人都有被黑客攻击的可能,而且这个可能还比较大。还有数字货币的监管问题,新兴技术的人才匮乏问题等等。
就目前来看,任何一种新兴技术的出现都不会是完美的,但区块链的价值也是无可否认的。就像现在的互联网一样,依然存在着大量的问题,虽然有人一直在技术更新,但是在解决了前一个问题之后,肯定会出现另外的问题,这都是不可避免的。
现在的区块链还谈不上阻止金融危机的爆发,但其发展前景,却是肯定的。
原创文章,作者:Uranus